佳句分享

念念不忘,必有迴響。(摘自電影:一代宗師)

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

2021.2.17 大臼齒之植牙之旅

牙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。實在是至理名言...

2021年農曆過年前已經陸續在看牙了,彷彿是一種預告,先是左上補牙處的填充物掉落,接著便是左下最後一顆大臼齒掉了一角。左下大臼齒的酸軟已經好一陣子了,究竟多久呢...我想,至少也有三個月到半年吧。只是自己總不以為意,總覺得醫師說的咬斷牙根應該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...(真不知道我哪來的自信...)。

終於,在初六開工日到牙醫報到後,把原本補牙的填充物挖除後,確定牙齒是斷掉了,簡單來說就是四分之一的角落裂兩條線,於是那一角就整個斷掉了...

斷掉了,怎麼辦呢?
顯然,只剩下了拔牙與植牙一途。

好奇,那拔掉,不做植牙行不行?
嗯...似乎也有其他衍伸的問題。像是,因為這次壞掉的是下排,沒做植牙的話上排咬合的牙齒,會因為下方無阻擋物而持續下墜,最後咬到下牙齦,然後也走上拔牙一途。總之,不做植牙大概會賠了下臼齒又折了上臼齒。

植牙很貴?我想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點頭如搗蒜,而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還記得去年在吵醫材上限的議題時,有很多醫師說那為什麼牙醫自費不設上限嗎?的確,牙科眾多自費項目,是另一個在自費市場中民眾資訊不對等的大類別。面對需要植牙時,你很難去了解平日就醫的牙醫診所收費究竟合不合理,許多人說,台灣健保導致就醫太便宜,所以民眾忘記了醫療本來就很昂貴,況且醫師的技術也是應該要付費的。醫療本來就不便宜、醫師的技術也該付費、醫療應包含利潤,這些我都同意,但合理的利潤到底在什麼範圍,是我最疑惑的。

認識的牙材業務朋友,聽聞過的牙技師們,都曾說過牙科自費項目的利潤很高,但究竟高到哪裏,問到這裡,他們總會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。賣方市場啊~就像房價那樣(誤)。每每在這種時候,總會想跨足到那些領域的工作,希望多了解一點,多接近成本和合理利潤一點。

2/19(五)評估植牙
2/26(五)拔除斷掉的大臼齒、填骨粉、縫合
很久沒拔牙了...心裡有些忐忑,但對於拔牙後病灶移除的舒適感又很是期待。

3/05(五)拆線
7/16(五)植牙前做資料(拍攝牙模)
7/26(一)植牙手術--種牙根
很意外地快速,大約十分鐘就完成了,但是下巴快脫臼了...
以為麻醉退了之後會很痛,但卻意外地不痛,只是有些痠痠的而已。
接下來等待牙根與組織之間的結合,12月再去進行後續。

最終,將在12月中下旬分幾次將螺帽裝好、牙冠裝上,結束我人生中第一次的植牙旅程。願未來的我好好照顧牙齒夥伴們,否則真是傷了牙、傷了心,也傷了荷包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