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句分享

念念不忘,必有迴響。(摘自電影:一代宗師)

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

2020.6.4 關於批判

在瘋人院工作好多年了,對於社會時事的批判,也變得保留許多。尤其,是在只聽過某一兩個報導的時候。

許多社會案件的發生,往往我們看見的是結果。因著結果,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如何如何。但對現在的我來說,我卻總是先往前想,為什麼會變成這個結果。或者,有沒有可能,哪裏改變了,今天結果就會有所不同了。

要了解多少,才具備批判的資格?
老實說,我越來越沒有答案了。不只對於社會事件,對人,也是這樣。




忘記在哪裏看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了...好像是這樣說的...

有個父親帶著孩子到餐廳吃飯,孩子在餐廳奔跑喧嘩著,父親低著頭吃著盤裡的食物,絲毫沒有要制止孩子喧嘩的意思。餐廳裡其他客人看不下去,對父親斥責地說「你都不管管你的孩子的嗎?真是沒家教!」父親緩緩地說「抱歉,我太太剛剛過世了」,邊說,眼眶邊紅了。客人只得趕緊說聲抱歉,不再多說什麼。


其實從沒想過一個小故事會引起我很大的共鳴,但它確實讓我重新省思自己對於表象事物的感受與情緒反應。很多時候我們會對於所遭遇的狀況感到不愉快、感到不滿,甚至是憤怒,但退一步想,或許其實沒那麼嚴重,也或許我眼前的這個人他正遭受著很大的痛苦需要被理解。

情緒,往往會讓自己被放大。自己放大後,往往看不見眼前的情況與人了。情緒湧上的當下,暫時將它捧起放到旁邊,先看看眼前的全貌、先看看眼前人的情形,再回頭問問自己的情緒原由,或許情緒也不那麼必要了。情緒放下後,再來思考批判,或許才會相對理性。


在這樣的前提下,再回來看看社會事件。現在許多媒體所披露的社會事件,有時受限於篇幅或時間,往往顯示的會是相對片段的資訊,因此針對單一報導直接批判,尤其是帶有情緒性地批判,老實說,恐怕過於武斷。但當然,媒體也並非都只有片面,現在仍然有許多深度報導、系列報導,值得對特定議題有興趣的民眾觀賞。吸收完媒體,自行再找尋相關的資訊閱聽,思考後再進行批判,或許才是對自己比較負責任的方式。

網路世代的盛行後,鍵盤正義興起,表達批判比過去紙本時代更加容易。但相對地,因為方便,也更應該審慎。每一個批判中的字字句句,是否會讓事件當事人再一次感到受傷或不被理解,總是敲打著鍵盤當下的我所思考的。


民主社會保障我們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,而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認為的是非。以善的出發點來看,我想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文字造成別人的傷害。我也提醒著自己,敲擊的每一下,慎之,慎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