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句分享

念念不忘,必有迴響。(摘自電影:一代宗師)

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

深深感謝,黃勝堅院長。

臺大金山分院。
黃勝堅院長,堅叔。
居家安寧服務。

以上幾個關鍵字,你曾聽過嗎?


感謝黃院長,我父親總算在意識清醒時,終於自己同意了簽署DNR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還記得是約莫半年多前,因為工作的關係,於是到了臺大金山分院參訪。
當時只是覺得要去參訪一個醫院,了解一下偏鄉醫療的狀況,
其實,並沒抱持著太大的期待與興趣。

















見到黃勝堅院長的第一印象是『ㄟ ?這個是院長?我有聽錯嗎?』
一臉的鬍子與白髮,看起來超親切,但怎麼想也不會想到這是金山分院院長。


金山分院的簡報影片,令我印象深刻。
他們的居家安寧服務,執行得令人驚豔不已。
影片中那些從醫護人員到院長都到民眾家裡提供服務的熱忱與有心,
使我重新對醫療體系與現在檯面上你爭我奪的醫界,有了新的想法。
我想,那是希望


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說法,連身為衛生中央主管機關的他們,
現在檢討起來,都覺得台灣的專科醫師制度區分得太早了。
於是乎也逐漸傳出了醫師看見的不再是人,而是『器官』的聲音。

在這個工作崗位上,我看見醫界各團體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存在著許多說法,
也許是他管太多,也許是政府管太多,也許是團體內部橋不攏⋯⋯
但臺大金山分院,卻讓我深深感覺到『他們的出發點真的是為了病人好』。

簡報與影片的落幕後,我聽見帶有些許鼻音的召委說話了,
席間第一次看見這樣影片,聽見金山醫院實務分享的每個人都為之動容。

但,這樣用心的醫院,這樣用心的模式,在台灣的醫療體系下卻是賠錢的。
(本文姑且不論健保給付什麼的,但簡單思考一下醫院經營著的角度,
利益導向的經營模式,真的對於病人的健康,甚或民眾的健康,是在乎的嗎?
還是在乎的一切,只是回到金錢這個本質呢?)
這樣的方向是對的,我心裡深深這樣覺得。

『以病人為中心』就應該是這樣才對。
(而不是把計劃名稱加入「以病人為中心」幾個字,就以為真的會以病人為中心⋯)



言歸正傳,這次的參訪算是讓我看見了台灣在安寧上用心的一個團隊。
此後又有許多機會裡閱讀黃勝堅院長的書---生死謎藏,
其中訴說了許多關於臨終病人的生理、心裡狀態,以及家人的矛盾衝突等。

這也使我,開始努力地向當時還沒住院的老爸說明關於臨終的許多事情。

==============



















前幾天(6.19)是臺大金山分院社區居家安寧研討會。
老實說,這是我參加過最催淚、聽過最多啜泣聲的研討會。

研討會中,他們詳細地分享著金山分院如何為病人執行居家安寧計劃,
如何協助病人完成臨終的圓夢計劃,如何讓家屬安心的在家裡照顧病人,
如何教育家屬正確地給予臨終病人舒適的照顧方式。

每一位病人往生後,醫師都會對著病人說著類似這樣的話:
『阿嫲/阿公,你現在都沒病痛囉,去做神仙囉,會走會跳了喔!
你的兒孫都在你的身旁陪伴你,你就安心的去做神仙。
感謝你給我們照顧,用生命來給我們上課。』

病人家屬在病人往生後,致電給相關的醫護人員,
金山分院的醫護人員總會快速的趕到他們家裡。
除了臨終病人生前的照顧,甚至也為走不出悲痛的家屬提供悲傷輔導。

影片一段一段的放,放得大家眼眶都要做水災了。
當然,有許多人是早已泛濫成災了。


昨天 (6.21)我們辦公室舉辦了「台灣社區照顧分享座談會」,
邀請到臺大金山分院黃院長來分享。
內容與我所理解的是大同小異了,但影片卻是每次看每次感動。
院長也說,許多醫學生在金山分院找回了「當醫生的初衷」。

院長對於我們想推廣的居家醫療,也是相當肯定,
並且大聲的說出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整合」就他們的經驗來說是不困難的。
(說穿了,重點就是『有沒有心』而已)


====================

心裏相當感謝黃勝堅院長,
在台灣這樣的醫療環境下為金山地區的病人提供如此貼心的服務,
也讓許多人重新看見醫學最初的核心價值。

醫生不是只有醫「生」而已,
協助病人「好死」也是醫療體系中非常重要的課題。

雖然老爸的整個臨終過程對我而言似乎不盡完美,
但其中透過黃院長的許多安寧與善終的概念,
確實有了好多的思維與心得。

深深感謝,黃勝堅院長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