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十一月生日有感外,
近來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三不五時的無病呻吟了,
愛情生活很重要,但隨著歲月的流逝,
逐漸地,麵包的影響力早已經大過了愛情。
當然,在長大的同時,
父母親也逐漸的邁入年老,
一染再染的白髮表現了他們想年輕的心,
但健康的警訊忽明忽滅的閃爍,
卻也說明了青春不回頭時間滴答滴答過的現實。
今天同事借我看了《去看小洋蔥媽媽》,
是一本訴說關於失智症母親逐漸凋零的漫畫,
但作者用漫畫的形式來呈現許多生活中的故事,
確實也避免民眾對於失智症的抗拒感。
裡面的許多故事其實我都能夠理解,
曾經臥床的失智症奶奶就經常對我說些漫畫裡的對白,
像是她的朋友誰來看她了,
或是提起了已經過世幾十年的先生,
甚至是把來探視他的每個人通通錯認成她記憶裡的人...等等。
老實說,在近幾年許多挫敗的生活經驗裡,
我不得不說,我同意作者所說的,
「失智,其實不全然是壞事」。
逐漸忘記許多事情的他們,
雖然會忘掉很多生活上的瑣事,
但卻也忘掉了過去不開心的事情,
畢竟,人與人之間的傷害,最難的總是忘記。
漫畫看著看著,也想起了自己年邁的父母,
閃過了「或許是不是我也該搬回家」的念頭,
但,就是閃過。
因為有許多事,
不是想克服就可以克服、想解決就可以解決...
(尤其Key Person或者Key Point根本不是自己的時候....哀.....)
闔上書本,相當肯定這本書能夠用漫畫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失智症,
這就像我一直以來總是認為從小的教育做起才是根本一般。
台灣的孩子有許多的學識要了解、要背誦、要考試,
但許多時候卻忘了對人最基本的體貼、諒解、同理心,
超高齡化的社會來到,但我們的教育裡到底有沒有讓孩子理解老是生命的過程,
或者依然在社會裡充斥著老了就是沒用的觀念呢?
似乎有些扯遠了,
總之,《去看小洋蔥媽媽》算是喚起了我的一些回憶,
一些關於奶奶的,珍貴的回憶。
還記得小時候,每次跟奶奶說「OK」,
奶奶就告訴我「ㄡ ㄎㄟˋ」是日文的水桶。
而我與奶奶也在我教她英文字母,她教我日文字母中教學相長著。
這禮拜要回家了,看看寂寞的老爸,和搗蛋的老媽,
無論如何,我們對彼此間總是愛的,我相信。
看倌們,在此推薦《去看小洋蔥媽媽》囉!
也希望成為父母親的各位,
能夠教育孩子們對生命能夠更尊重,
對他人能夠更具同理心。
p.s.我想最近熱門的電影《十二夜》,相信也是很棒的生命教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